「ㄟ,阿哲,你有蛀牙喔」 蝦米,怎麼會? 我看的時候沒有啊! 「啊,就蛀了咩,做個決定吧,今天要拔智齒,還是要補牙齒」 補吧,智齒可以晚點拔,蛀牙不處理,會越來越大洞。
在指示下,我翻過來、翻過去,一會張牙、一會漱口。聽從醫生指令的同時,我的思緒飄到了另外一邊,牙齒跟學習好像有些相似之處呢~
1. 自我照顧和自主學習
找出問題點之後,回家的照顧和處理要靠自己。牙齒健康需要刷牙、用牙線、隙縫處理,還要注意飲食。學習也是一樣,回家後的練習、花多少時間和心思,全靠自己的努力。刷牙我們都會,但細節的處理,我們可以讓更專業的老師和醫師來指導,省下一堆時間。
2. 專業能力的重要性
老師的教學能力和醫生的醫術一樣,都需要探聽和信任。不然只用簡單的方法來評斷技術,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。有人說:「牙醫不就是洗牙而已,偶而處理一下蛀牙,太難的我也不懂啦,看起來沒問題就好。」事實上,只有真正了解專業的人,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和處理。
3. 定期檢查與反思
就像牙齒需要定期檢查一樣,學習也需要定期反思和檢討。透過老師的檢查,可以知道哪些知識點有了遺漏,或是觀念不清楚。這些狀況就在每一次的段考中顯示出來。看牙前用牙菌斑顯示劑檢查,才發現還有好多沒刷乾淨。考試就像這樣,以為會了跟實際應用,還有一小段距離。測驗能讓這件事情顯現出來。
4. 優先處理重點問題
當同一時間有太多問題需要處理時,必須選擇從哪邊開始,一次針對一個重點,才能好好處理。如果太多,反而貪多嚼不爛,失了根本,不但沒做好,還會花了力氣沒做好。同樣的時間內,我們能處理的事情、專注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。所以,優先處理最重要的問題,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關鍵。
最後,隨著醫生用紫光燈的照射,原本蛀牙的地方也漸漸補好了。我的思緒也隨著醫生的指令逐漸回到治療的過程當中。
「阿哲,漱口之後就可以離開了。」
「回家之後,要好好處理刷牙喔,希望下次可以看到乾乾淨淨的牙齒,下次要來處理智齒囉。」 「這次有進步,牙線有用,牙結石比上次少了呢,請繼續保持。」
我想,學習也像是這樣,一開始看不到成效,但隨著時間拉長,我們可以透過某些蛛絲馬跡來確認身體和成績的狀況。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,總能看到改變和進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