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阿芬啊~ 雪碧~ 黑炭哪~~~~」怎麼喊了都沒過來?

最近好像跟家中三寶(貓咪)的關係稍微有點疏離了。以前每天都有肉泥和玩具的互動,最近我做完家事只想打電動然後就寢,與貓咪的互動頻率下降了不少。

獸醫曾說過:「貓咪的智商跟三歲孩子差不多。」這讓我思考到,與貓咪的互動和與孩子或學生的互動有很多相似之處。

獎勵與處罰的影響

我覺得貓咪的反應非常好懂。如果我手上拿著點心,它們就喵喵叫地靠近;如果帶著外出籠或藥丸,它們就躲得遠遠的。這麼簡單的道理其實也適用於孩子們。當我們帶著鼓勵和獎勵接觸他們,他們自然會更願意靠近;反之,如果總是批評和處罰,他們會逐漸疏遠。

同時我也想到我的小時候,爸爸總是擔心我做得不夠好,總是對我碎念,不是打就是罵,這讓我逐漸不想與他相處。與學生互動時,有時我也擔心他們的表現還不夠好,結果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,也越來越遠。後來,我改用鼓勵代替訓斥,孩子們逐漸靠近,互動也更加積極。

愛與教養的平衡

貓咪和孩子一樣,都需要愛與教養的平衡。當貓咪犯錯時,我會思考自己是否可以調整,改善貓咪的生活品質。孩子也是如此,當他們犯錯時,需要耐心的指導和適當的斥責,並告訴他們如何做得更好。單純的謾罵,無法讓孩子學會如何改進。畢竟,每個人都想越變越好,沒有人故意把事情搞砸。

有一次,我的貓咪在枕頭上尿尿,後來找到了原因,原來是貓砂盆太髒又太小,導致他亂尿。後來換了個大一點的貓砂盆,這樣的狀況就不再出現過。同樣,當孩子們犯錯時,我們可以思考一下,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犯錯,進而協助他們調整。

每個家庭和教室的獨特性

每個家庭的原生環境都不同,每隻貓咪的性格也不同,需要根據情況調整。同樣,每個學生的背景和個性也各異,老師在教學時需要靈活變通,根據不同的變因(時代、環境、資源)進行調整。

我家裡的三隻貓性格各異,需要不同的照顧方式。教室裡的學生也是如此,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需求不同,我需要根據他們的情況調整教學方法。

通過與貓咪的互動,我體悟到關係的建立需要頻率、時間和相處的品質。這些原則同樣適用於與孩子和學生的互動。無論是家庭還是教室,只有在愛與鼓勵的基礎上,才能建立深厚且有意義的關係,幫助他們成長和進步。

附上我家貓貓照片當結尾~